今年,受多方面国际经济因素影响,中国的纺织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世界金融危机造成的我国失业率增加,由于外需的减少,特别在沿海发达地区,过去主要从事外贸的企业遇到了一些生产上的困难,有相当一部分的农民工失去了就业岗位。在国家统计局的新闻发布会上发布,全国据目前的统计,有大约2000万农民工失业。就在国家为巨大的“就业难”问题制定各种政策时,最近,各个纺织大省企业却不约而同的出现了招工难的问题,这不能不让人摸不着头脑……

  让我们来看看下面的这些例子
  来自宁波市人力资源市场的统计显示,最近一周,该市702家单位需要员工1.1万余人。缝纫工的需求排在第3位,仅次于普工和操作工,目前缺口达数千名。
  山东潍坊多家乡镇纺织企业中走访发现,有的企业虽然已经开工,但是工人人数严重不足,目前,如何招工已经成了企业负责人考虑的首要问题。
  坊子区九龙街道眉村向来以纺织业闻名,据了解,该村大型纺织企业有一二十家,根据各自需要,每家企业用工约二三百人,而现实的情况是,有的企业只招到了一半的工人。招工难成了限制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在制衣及纺织工厂密集的广州海珠区康乐村、瑞宝村自发形成了企业招工一条街。老板和管理人员举着招工简章,搬来凳子,实行“朝九晚五”的招工行动。一周过去了,尽管有的工厂提高三成工资仍应者寥寥。
  最近报纸上老是报道找工作难,可是我们有工作提供,却没人搭理。”海珠区制衣厂经理唐女士抱怨,招厂长大把人应聘,招普工却无人问津。
  ……
  纺织服装等轻工产品加工制造企业在沿海地区经济中占有重要的比例,但恰恰是在这些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缺工问题最为严重。由于人手不够,许多纺织服装企业已经不敢再放开接受新的定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目前的这种困境,它将对企业的生产和发展产生何种影响?
  造成目前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但有几个主要原因不容忽视。首先是我们的纺织企业长期对劳动者权益的忽视。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最新的调查统计,全国企业新员工的平均工资水平是660元,而在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许多中小企业的工资普遍只是接近甚至还低于这个水平。调查报告显示,就在珠三角这个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农民工工资12年增长的幅度只有68元人民币。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欧盟的经销商已经开始在交易中附加工时、工资、劳动保护等条款。这意味着如果劳动者应有的权益得不到保护,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加工制造业的产品出口将可能会受到影响。一些企业已经意识到对劳动者权益保护问题的严峻性,并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
  其次,过去沿海一带的纺织企业工人大部分来自湖南、广西、四川等地,但随着这些省份的经济快速发展,当地企业对工人的需求量逐步加大,消化了大部分的劳动力,且两地的薪酬水平相差不大,因此,农民工不愿再背井离乡到沿海城市谋生。特别是现在当地企业也发展起来了,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还是不愿离开家乡,民工在沿海城市也许一个月可以多拿几百块钱,但生活费用相对较高,加上来回的车费,与在老家的一些企业收入差不多,所以选择留在家乡。除此之外,今年农产品涨价,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一些农民在权衡之后,选择了在家种地而不再外出打工,这也从又一方面加剧了缺工现象。现在,其他一些劳动密集型的行业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纺织行业工人短缺的另一个原因是纺织企业增长速度很快,可以说有些膨胀,新的工厂和项目不断上马,工人不够用,现在各个工厂都缺熟练工人。近几年众多中小企业都面临着技术工人短缺的窘境,老技术工人有的退休,有的知识结构已不适应企业发展,新技术工人又未能及时填补空缺,形成技工断层。而企业间挖人的现象也很普遍,形成一种恶性竞争,导致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并且,由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较快,需要大量的工人,但劳动力不能固定,外地劳动力在这里干活,几年之后技术好了,便回乡成家了,留在这里的也不愿干纺织,相对来说,纺织行业是比较累的现在沿海城市的产业结构有较大变化,第三产业及高附加值加工产业发展迅速,许多工人转到第三产业上去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和范围扩大等,都带动劳动力结构转移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在这种宏观经济环境下,很难有稳定的高素质的劳动力队伍。
  为了解决用工问题,有的企业与中西部的一些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地方政府合作,直接到当地招工,工人来了也有一定的保证。有的企业兴办职业技术学校,每年直接从应届初中生中招选人才,培养成为专业的技工和管理人员。
  然而。远水解不了近渴,针对目前的这种困境,企业还是需要采取一些办法来暂时缓解。比如,通过设备改造提高自动化程度减少单位产品用工量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以消化成本上升压力将订单外发至内地企业加工高薪吸引和培养高级技工,并通过制度和福利待遇留住他们。 解决近忧后,企业再通过定向委培,不定期的专业培训,增加健全的人才培养方法等专业人力资源体制,将企业人员需求的问题彻底解决。
  纺织服装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用工本来就多。今年愈演愈烈的"缺工"现象和越来越严重的"缺电"问题所产生的叠加效应正使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加工基地优势逐渐流失。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得到重视和缓解, 企业第一个反应就是产业外迁,造成当地财政收入锐减,给整个产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现在,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已经开始向中西部转移,我国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也出现了由沿海地区向西部转移的趋势。
  目前来看,纺织企业向内地转移的趋势不是很明显,内地的交通条件、技术力量、产业链配套、工人的技术水平跟沿海都有较大的差距,沿海发展比较早,上下游产业链完整,而在内地的发展有一个过程。但产业转移是趋势,当沿海的生产成本超过一定的度后,产业转移不可避免。所以,我国纺织企业更要做到未雨绸缪,在留住企业骨干的同时,积极做好后备人才培养。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奠基石,有着源源不断的专业人才,企业才能在越演越烈的行业竞争中踏浪前行,抢占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