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许是一名竹纤维家纺店的导购,也许是一个销售新产品的业务经理,无论你现在在做什么产品的推广销售,你是不是都有把握把这项产品成功推销给你的业务对象。越来越多的经销商反映新产品推广很难做,消费者教育软弱无力,原来屡试不爽的推广手段,如小块广告投放、长期软文教育、大规模促销体验等等,现在都不管用了,投巨资的大推广又缺乏实力。那么家纺行业营销是否有其可借鉴之处呢?
        无法快速在消费者头脑中建立认知,无法促成消费,无法打开局面,正因为此,很多全新产品、新兴行业,倒在了被大众接受的道路上,死在了行业做大之前。在不少充满创业激情的营销人寻找新的推广手段时,他们没有发现,其根本原因不是手段的问题,而是模式的问题。
        虚实变化,创造新模式有些行业的新产品在推广中,太“实”(过于侧重产品本身),令客户接受困难。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一条是由于信息不对称,使得消费者很难快速了解产品的价值。既然直接销售实体产品有困难,较好的办法是将即卖“实”转变为卖“虚”( 如情感、思想、精神及文化层面),由此可能彻底改变被动局面。
        有这样一个例子: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复印机是个小行业,且质量较差,总是把复印品弄得很脏,每天每台复印机只能复印十几张复印件。这种复印机售价为300美元,当时盛行的销售模式是“剃刀与刀片”模式,即复印机的售价较低,厂商靠配件和耗材获取高利润。后来当时一家名叫Haloi的公司(现今的施乐公司)发明了914型号的复印机,采用“静电复印术”,复印件干净整洁,复印速度也非常快,但每台机器仅生产成本就高达2000美元。那么914复印机后来究竟有没有推广运行呢?
或许你已经推断出结果:914型复印机技术先进,注定能成功。然而,你不知道,在当时这么贵的复印机在市场无人问津,差点死掉。施乐是如何化解该复印机的市场推广难题的呢?
        它一改传统复印机的销售模式,变“实”为“虚”,即不再销售复印机,而以租赁的方式重出江湖。条件是:客户每个月只需支付95美元就能租一台复印机,每月若复印张数不超过2000张,客户就不再支付其他费用;若超过2000张,超过部分每张再支付4美分。租赁期间,施乐公司负责维护机器并做技术指导。
        最终,914型号的复印机首先被大客户群体接受,进而成功立足于市场。由卖“实”转卖“虚”的革命性变化,使施乐取得颠覆者的地位。
        因此,巧妙利用甚至创造“虚实”变化,往往能催生出绝妙的模式。实是有价的,虚是无价的;许多细分新行业只要进行虚实的思考,就能找到新奇的方式运营。